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2022年安徽省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综合评估
王胜, 田红, 吴蓉, 丁小俊, 谢五三, 戴娟, 唐为安
干旱气象    2022, 40 (5): 771-779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2)-05-0771
摘要548)   HTML21)    PDF(pc) (8644KB)(1082)    收藏

基于1961—2022年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,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,进一步提取过程历时、影响范围、过程强度指标,并应用于已构建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,对2022年高温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分析和区域性过程综合评价。结果表明:2022年夏季安徽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.2 ℃,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;6—9月降水量偏少达4成,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。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安徽省淮河以南出现严重干旱。2022年夏季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过程,其中8月1—23日综合强度达“特强”等级,虽不及1966、1967和2013年高温过程,为历史第四强,但年度累计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。夏秋季出现2次区域性干旱过程,与1961年以来最强的其他9次区域性伏秋连旱过程相比,截至9月30日,7月28日以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已持续65 d,综合强度等级为“特强”,但不及1966、1967、1978和2019年过程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夏季金塔绿洲效应的理想数值试验研究
吴稀稀, 黄倩, 王婵, 田红瑛, 邱继勇, 张蕴帅, 刘宏超
干旱气象    2020, 38 (2): 195-204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0)-02-0195
摘要362)      PDF(pc) (3853KB)(1874)    收藏
利用复杂地形下高分辨率边界层数值模式BLASIUS,基于“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”实验期间的观测资料,通过一系列的理想数值试验,探讨了沙漠与绿洲间地表温差、浮力频率以及背景风速对绿洲效应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绿洲与沙漠间地表温差的增大对金塔绿洲上空“冷岛效应”和“湿岛效应”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500 m高度以下,使得“冷岛”的宽度增加,“湿岛”的高度降低,且对“湿岛效应”的影响较“冷岛效应”滞后约1 h;增大浮力频率,绿洲上空的上升气流增多,1.5 km高度以上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垂直速度增大;增大背景风速,绿洲与沙漠间的垂直环流的对称性减弱,环流中心的高度降低、强度减弱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3. 南亚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
吴辉, 雒佳丽, 纪海宇, 王丽娟, 田红瑛
干旱气象    2019, 37 (5): 736-746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19)-05-0736
摘要457)      PDF(pc) (4731KB)(1967)    收藏
利用1948—2016年NCEP/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,对南亚高压的水平与垂直结构、中心强度、位置及多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。结果表明:与多年平均相比,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(70、100、150、200 hPa),不同典型异常年份南亚高压的水平结构表现出双中心、纬向与经向跨度变大的特征,但不同高度其水平范围变化不同。近69 a对南亚高压内部空气束缚的东风急流最大风速整体呈减弱趋势,而西风急流的最大风速则无明显变化趋势。南亚高压的热力和动力垂直结构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,即东、西风急流强度和温度异常存在年际差异。1948—2016年南亚高压的厚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,大致为6.32~6.42 km。各高度南亚高压中心位势高度值在1975—1980年间均上升了0.1 gpkm左右,且中心位置存在东西振荡和南北位移,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4. 北极极涡对极地平流层臭氧变化的影响研究
索春男1,2,田红瑛1,闫春旺2,雒佳丽1
干旱气象  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17)-02-0190
5. 平流层臭氧变化对对流层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
张健恺,刘 玮,韩元元,王飞洋,谢 飞,田红瑛
干旱气象  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14)-05-0685